姜超峰:落实园区规划 促进转型升级

2013-10-23   

来源:现代物流报 作者:姜超峰

(2013年10月)《规划》看是一个物流园区的专项规划,实际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焦点。业界应高度重视,积极行动,献计献策,让这个规划成为落地的规划、建立新秩序的规划。

《规划》的发布,是物流界期待已久的事情。规划中提出的各项工作和任务,都需要细细分解和落实。

一是抓紧确定物流园区规模和布局的基础参数。即一个城市、一个区域应该规划几个物流园区,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物流强度如何设定,从而满足城市运转的物流需要,服务工业和农业。这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急迫的工作,建议开展专项例题研究。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,进行统计、考察、调研、比较,才能得出较为可信的结论。

二是研究制定物流园区规划和管理的实施细则。《规划》提出了物流园区发展的目标是:布局合理、规模适度、功能齐全、绿色高效。这就必须制定布局合理的标准,规模发展的尺度、绿色高效的指标。城市规划应给物流园区一个较长生存期,比如50年不变。

三是国土部门应有切实措施,解决当前园区发展中的土地问题。在规划确定之后,如何保证土地优先供应、优惠供应;如何解决已有的乱占土地问题、变更用途问题、土地增值问题和新出现的土地指标不足问题,都需要国土等部门尽快出台措施予以解决。土地是物流园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,解决不好土地问题,其他工作都不好推进。

四是大力推进物流园信息化物流园区的多样性和入驻企业的复杂性,使物流园信息化日益重要。交易电子化倒逼物流信息化,零售业电子交易已有突破性进展,但物流园区的信息化仍然落后。物流园区应有公共信息平台,应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。但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都缺乏投资的动力。

五是三个层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如何规划、建设、运营、管理物流园区。应形成示范城市、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,选拔出可提供成熟经验、供大家学习的典型。目前,一些城市对建设物流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,还在不停地向外驱赶物流企业。急需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。

六是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,共同推动物流园区工作。应当认真梳理管理权限的分工和管理方式的改进。比如自发形成的物流设施如何改造、入园?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如何布局?建筑防火规范应如何放宽?公路运输乱收费、乱罚款如何解决?物流园区的持续性投融资机制如何建立?等等。《规划》看是一个物流园区的专项规划,实际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焦点。业界应高度重视,积极行动,献计献策,让这个规划成为落地的规划、建立新秩序的规划。

姜超峰简介:

现任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,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,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家委员会主任、中国物流标准委员会委员、北京交大兼职教授。历任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处长,常务副总,监事会主席。

主要成果:

1、发表物流研究文章100多篇,提出涉及物流企业分类、物流园区建设和宏观物流产业政策的多项创新性理论。

2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、国家和行业标准如《物流术语》、《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》、《物流标准体系》、《动产质押监管服务规范》等编制工作。

3、2005年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
4、研究方向:物流行业研究、仓储物流物流中心物流园区,金融物流